我院汪发明教授团队在《Materials Today Bio》期刊上发表学术成果

发布者:邓水平发布时间:2025-07-02浏览次数:10

近日,我院医学检验学系汪发明老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期刊《Materials Today Bio》(中科院一区期刊,影响因子10.2)在线发表题为“Pathogenesis guided application of nanozym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”的综述论文。该研究系统总结了纳米酶在炎症性肠病(IBD)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,为开发新型IBD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。

炎症性肠病(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, IBD)是一组特定的肠道慢性疾病的统称,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(UC)和克罗恩病(CD),其发病机制复杂,涉及遗传、免疫失调、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紊乱等多因素相互作用。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和手术虽能缓解症状,但长期使用易产生副作用且难以根治。汪发明教授团队全面性的整合了目前基于纳米酶的IBD治疗策略的研究,并基于目前研究创新性的提出纳米酶在治疗IBD上还存在哪些不足,为此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。

研究团队详细阐述了IBD的发病机制,包括氧化应激、内质网应激、炎症因子失衡、免疫反应异常、肠道屏障损伤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关键环节,并系统总结了纳米酶在IBD治疗中的应用进展。团队指出,纳米酶不仅能够高效清除活性氧(ROS),减轻氧化应激损伤,还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极化、抑制炎症因子释放、修复肠道屏障及重塑肠道菌群平衡等多重作用机制,实现IBD的综合治疗。此外,团队还探讨了纳米酶在临床转化中面临的挑战,如分子机制不明确、长期安全性需验证和免疫机制不明确等,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,包括开发多功能纳米酶联合疗法及提高靶向性等。

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对纳米酶在IBD治疗中作用机制的理解,也为开发个性化、高效低毒的IBD治疗药物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,具有显著的研究意义。

我院医学检验学系汪发明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,硕士研究生雷芳第一作者。

论文链接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2590006425005782?via%3Dihub